腹有诗书气什么下一句(涨知识了: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是什么?原来我们都记错了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8月05日 10:57:44 阅读数:5人阅读

导语

腹有诗书气自华,我们常常用这句诗来比喻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,学有所成,其才华自然横溢,气质自然高雅。所以这句诗也成了许多人都喜欢的诗句。

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吟出:胸藏文墨虚若谷,腹有诗书气自华;或者是:腹有诗书气自华,最是书香能致远。

这句诗的上句和下句真是这样吗?

读完苏轼的这首诗,你会发觉它的上句和下句,居然被我们弄错了!

腹有诗书气什么下一句(涨知识了: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是什么?原来我们都记错了)


《和董传留别》与译文

和董传留别

[ 宋 ] 苏轼
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
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

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

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

译文:

平日里穿着粗制的丝织品和粗劣布衣,所有学问都在胸中气质高雅光彩夺人。

厌倦了陪伴着老先生过清淡的苦日子,立志要跟随举子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。

口袋里没钱就不去置办那些高头大马,只用眼睛看那目不暇接的"择婿车"。

高中皇榜时就可以向世俗的人夸耀了,诏书上如鸦黑字一定会写着你的大名。

腹有诗书气什么下一句(涨知识了: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是什么?原来我们都记错了)



写作背景

这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。

宋英宗治平元年(1064)十二月,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,途经长安,与朋友董传相聚。董传当时生活贫困,衣衫朴素,但他饱读诗书,满腹经纶,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。两人一起谈古论今,吟诗作文,相知甚深。

苏轼知道,年轻的董传不但诗才出类拔萃,而且善于论诗衡文。对于董传的学问与诗才,在《上韩魏公一首》中,苏轼曾有较高的评价:

其为人,不通晓世事,然酷嗜读书。其文字萧然有出尘之姿,至诗与楚词,则求之于世可与传比者,不过数人。

因此,此次临别,苏轼作此诗宽慰董传。

腹有诗书气什么下一句(涨知识了: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是什么?原来我们都记错了)


赏析

"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":首句经典地阐释了读书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。

"粗缯大布",说明董传家贫,穿的只是麻布粗衣,同时,也说明董传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。"襄生涯",写出了这一生的经历,形象地把董传的清贫之态描写了出来。这样的描写,是为了与下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。

无论外表如何,只要"腹有诗书",高雅的气质便会油然而生。读书,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,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,从而拥有高雅、脱俗的华丽气质。这里阐述了现代人都需要牢记的一个观点:无论一个人多么贫穷,只要他刻苦读书、勤奋学习,终将会变得气质非凡,与众不同。


腹有诗书气什么下一句(涨知识了: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是什么?原来我们都记错了)



"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":赞美董传志存高远,虽然清贫但是有追求上进的品质。厌倦了陪着老生一起读书,立志要随着举子一起进京赶考。

"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":这里用了诙谐的语气,劝慰董传若是高中,不必骑着高头大马,一样可以得到美丽姑娘的青睐。

这里用了两个典故。

"寻春马"是暗用孟郊《登科后》的典故,意思是一旦登科,即便没钱置办马匹,像孟郊那样"一日看尽长安花",也会很容易就会被人们发现。

"择婿车"借用王定保在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》中记载的唐代进士放榜的当天,公卿家凡是有待嫁女儿的都倾巢而出,满城观看,选取佳婿。两个典故也是对董传的赞美,以及对他满腹经纶的肯定。


"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":继续鼓励并预祝董传能够金榜题名,等到皇榜高中之时便可像世俗之人夸耀了,昔日那些认为他家贫而小瞧他的人,也会感到愧疚。

整首诗引用典故,既朴素又诙谐的写出了对朋友董传的学识与修养的肯定,以及对他身处贫困之境的勉励。


腹有诗书气什么下一句(涨知识了:腹有诗书气自华上下句是什么?原来我们都记错了)

结语

苏轼的这篇文章并不为人所熟知,读来还颇为绕口,但是首句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却广为人知。它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,凝练概括,深得读者喜爱。

在如今的“知识快餐时代”,短视频横行,经典之句容易被人吸收,可是要静下心来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整本书、一整个故事却是非常难。殊不知,要想达到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境界,必须要静下心来,认真的读完一整本书,并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。

如此读书,方能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,做到真正的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

读完整首词,你涨知识了吗?